写问题
917例!专家:感染新冠后无症状,是最好的情况!新加坡这波疫情的拐点在哪?
狮城椰子 · 09月21日 11:03:30
阅读 1017
 
 
今日疫情快报
截至今天(9月20日)中午12点
新增917起新冠病例
其中910起属于本土病例
7起属于输入病例

本土病例中
832起是社区病例
78起是客工宿舍病例
累计病例数达到78721例
 
关于更多新加坡疫情详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之前新加坡已经连续两天新增病例过千!
 
住院人数也在增长,重症、ICU患者增加,部长们开始透露医疗资源吃紧,三天后,将有升级版的社区护理设施启用。
 
卫生部长建议大家少出门,尽管如此,新加坡仍未有更严格防疫措施出台。从专家们的一些话语看来:轻症似乎不足为惧。
 
这两天甚至有个新闻刷屏我们朋友圈,专家说感染了但无症状是“最好的情况”。(???)
 
(图源:海峡时报)
 
大家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大部分人感到煎熬,这波新加坡疫情的峰值到底在哪?
 
 
黄循财:加护病房数字变化很快
升级版“方舱医院”很快启用
 
昨天有1012个新病例,是自去年4月23日以来的最高单日数数字。
 
*919例在社区,90例在客工宿舍,3例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又有321人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感染群情况(图源:海峡时报)
 
在新增病例站上四位数之后,医疗资源开始吃紧!
 
作为收治新冠患者的主要医院——陈笃生医院昨天在Facebook透露,过去一周,该院的疑似/确诊新冠病例“异常多”
 
 
陈笃生医院警示
 
 
过去的一周是艰难的。我们的急诊科(ED)收到的COVID阳性和疑似病例比平时多。
 
除了处理急诊病例,我们的急诊科还对新冠病例进行分流,以便对其进行正确的护理:身体不适的病人被送入我们的NCID(国家传染病中心)进行治疗,而有症状的可疑病人则被送入TTSH(陈笃生)的指定病房。
 
……如果你的情况不是紧急情况,请到你最近的全科医生或综合医院就医。
 
随着社区病例的激增……可能会有一些不便之处,如等待时间延长、重新安排门诊预约或访问限制。感谢理解。
 
 
随后,黄循财部长也在Facebook发文,强调了现在医院的情况,并警告大家注意:
 
虽然现在ICU患者看起来不多,但可能数字会迅速变化!
 
黄循财部长警告
 
我们之前已经解释过,我们正在密切关注ICU的病例,以确保我们的医院系统不至于不堪重负。
 
有些人告诉我,基于我们的高疫苗覆盖率,以及目前14个ICU的数字(9月18日),我们不必担心。
 
但事实上,重症监护室的数字可能变化得非常快,我们不能自满。
 
因此,我认为澄清一些问题可能是有益的。
……
 
 
 
黄循财说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大约有0.2%的感染病例有需要ICU护理的风险。
 
0.2%看起来很小,但是当它应用于一个庞大的、呈指数上升的感染者基数上时,在ICU的人数会增长得非常快。
 
假如有更多的老年人或未接种疫苗的人被感染,那么需要ICU护理的感染者的比例将远远高于0.2%。
 
所以我们决不能假设我们的ICU数字会继续保持低水平,或者我们的ICU永远不会受到考验。因此,未来1-2周的数据至关重要的。
 
(图源:CNA)
 
 
在昨天傍晚他发文时候,新加坡新冠ICU患者是14位,今天凌晨通报又增加6位,现在一共20人在重症加护病房,他们的情况都不太好。
 
虽然新加坡目前看来重症和ICU患者不多,但是迅速增长的趋势不太妙。
 

*截至9月19日,873位住院患者,其中118位需要吸氧,21位在重症监护室。

 

*需要吸氧(蓝色)和在ICU患者(黄色)的每日数量

(以上图表:卫生部)


为了应对病例激增,给如陈笃生医院这样的医院节省资源,最近新版的“方舱医院”又建起来了。
 
这次不是普通的社区护理设施,而是“加强版”。
 
第一个针对新冠患者的加强型社区护理设施(CCF)将设在淡滨尼的NTUC Health疗养院,从周四开始运作,有250个床位。
 

加强型CCF接受护理的新冠病人包括病情稳定、症状轻微但患有心脏、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老人。
 
简单理解,就是功能处于医院和社区隔离设施中间型的设施,专门给虽然稳定但有基础病的患者。
 
相比于新加坡对于中症、重症患者的重视,很多人感觉新加坡对轻症的关注太少。
 
特别是最近,专家频出“惊人”言论。
 
“感染而无症状是最好的情况”
为什么要这样说?
 
9月15日,新加坡开始让符合条件的无症状/轻症患者居家养病,主要针对50岁以下并接种过两剂疫苗的。
 
9月18日,新加坡再次扩大范围,在家康复年龄限制提高到69岁
 
 
居家康复“礼包”(图源:海峡时报)
 
卫生部长称,这一改变会让更多人轻症确诊者在家养病,预估“70%,每10个人确诊者里面,就有7个在家康复”。
 
想想,这样每天新增1000例中,几乎有700人都是自己在家康复。
 
在家会不会传染给家人呢?家人虽然也要一起居家隔离,但是就万无一失吗?
 
 
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专家的言论上,我们都能看出没把轻症当一回事,甚至有专家认为得了轻症/无症状是一种“保护”。
 
前两天一篇海峡时报的评论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专家:打过疫苗轻度感染后,可以给你最好的保护防止未来变种毒株》
 
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把人震惊了:
 
感染了没有症状是最好的情况……
 
(以上截图:海峡时报)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其实这是一场由海峡时报主办的论坛,在座的都是新加坡权威新冠专家。
 
我们都知道人体通过疫苗和感染都能获得抗体,人体新冠抗体水平越高,保护效果越好。
 
(图源:CNA)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黄英勇Ooi Eng Eong教授说,接种疫苗之后人体有了抗体,但是抗体不会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免疫系统在不需要时不会将抗体维持在高水平。”
 
"当再次看到病毒时,它将回忆起这段记忆,并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这种记忆的恢复需要几天时间。于是,这就变成免疫系统和德尔塔之间的竞"。
 
Delta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较短,约为3天,而原始毒株为5天。

但是接种过疫苗的免疫系统需要大约四或五天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因此黄教授总结,那些已经接种疫苗的人,感染但不生病是可能发生的最好事情:
 
因为下一次免疫系统会迅速反应,这可以保护他免受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冠状病毒变种的影响。
 
 
网友表示,好像言之有理,但是还是感到震惊、困惑、不理解。
 
意思是我们应该被感染?现在太让人混乱了。
 
所以我们还在等啥?放我们赶紧感染吧,然后就可以开放夜店了。
 
当接种疫苗不再能防止感染时,自我合理化的说辞。
 
 
即使有医学/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那么当病例每天都在增加,甚至可能更高时,这样一个标题是欠考虑的!
 
一方面,我们被要求在病例增加时减少社会交往,一方面全国性日报的标题竟宣称"轻度感染 "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1000个或3000个或更多的病例,因为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可能是轻症的或无症状的感染。
 
而这些感染 "为未来的变异提供最好的保护"?这情况否适用于所有年龄组?还是只适用于 "年轻 "的人?
 
根本没有必要,而且对公众来说更加混乱。屏息以待,我们接下来会得到什么其他的 "专家 "建议。
(以上截图:FB网友)
 
一定人口数量感染后病例会减缓
新加坡的峰值在哪里?
 
如果说上面的专家言论造成人们的困惑,结合其他专家的发言一起看,或许可以“拼出完整的地图”
 
 
面对连续两天日增千例,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全球卫生)许励扬教授说大量人口感染后,病例增幅将放缓。
 
和上面那位专家说获得免疫是一个意思。
 
(截图:早报)
 
他举了丹麦的例子:
 
“以高疫苗接种率的国家如丹麦为例,一旦一定的人口感染后康复,所产生的自然免疫可进一步增强通过疫苗或先前感染带来的免疫力,确诊冠病人数也会开始减少。”
 
峰值后感染人数将逐渐稳定,情况将类似其他地方性流行病(流感),除非出现能躲避之前产生的免疫的新变种毒株。
 
他的话按照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来说,就是过了峰值之后,病例会趋缓。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眼下大家最关心的是,这种病例激增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新加坡峰值会是多少?
 
 
去年的新加坡疫情峰值是4月21日,共1111个新病例,但绝大多数发生在客工宿舍。
 
今年不一样,新增病例多发于流动性更强的社区。
 
*卫生部长:密切关注病例还要上升多久,拐点什么时候来
 
早前卫生部长王乙提过新增病例可能会在下来几周到几个月内增至3000多起,3200例将会是可能峰值。
 
但也有专家预测,可能日增过万才是峰值。
 
峰值还有多久,峰值在哪里?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
 
首先是最近新加坡一直提到的丹麦
 
丹麦在去年年底疫情达到峰值,日增4508例,随后1个月迅速下降,今年以来,上下波动在每日几百至一千例左右,最近全面解封后,病例增速下降到9月19日新增252例。
 
 
新加坡卫生部最近很喜欢拿丹麦来举例,因为两国人口数量相近,疫苗接种率也相近,而且丹麦最近刚解封。
 
但是网友质疑,北欧地广人稀,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有本质区别。
 
*丹麦人口577万,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0.03人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口密度差不多的亚洲地区
 
中国香港,在去年8月、12月经历了两次小高峰,但日增从未超过20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个位数。
 
 
中国台湾,峰值在今年5月底,最高日增46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十例上下。
 
 
跟中国港台一比,最近新加坡的防疫有些相形见绌。
 
再来看看新加坡旁边,东南亚周边很多国家在过了“峰值”之后,情况就有所好转,但是每日新增还是很多。
 
马来西亚:8月27日达到峰值,日增2.2万例,这两周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月1.5万例。
 
 
印尼:7月14日达到峰值,日增5.4万例,之后两个月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2234例。
 
 
泰国:8月13日达到峰值,日增2.3万例,之后一个月新增数量逐渐下降,9月19日新增1.35万例。
 
 
我们看到东南亚国家普遍是在德尔塔入侵之后,最近两个月才迎来峰值。
 
或者新加坡也在等待像这些国家一样,一旦过了峰值那个很恐怖的数字,就能迎来“曙光”。会呈下降趋势。
 
 
而关于解封后的病例走势,新加坡也在看英国
 
英国一共有过两次峰值,1月初最高日增6.8万,过了峰值并开始接种疫苗后好转,在德尔塔袭来之后迎来第二次高峰7月18日那天日增4.7万。
 
但峰值第二天7月19日英国就全面解封了,而病例新增短暂下降后又反复,到现在英国依然维持日增近3万例的情况。
 
(以上疫情数据:谷歌)
 
所以新加坡会不会像一些国家地区那样“幸运”,过了峰值就安全了,病例维持在低位;
 
还是会像英国那样反反复复?
 
但是不管如何,新加坡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共存的准备。
 
新加坡坚决迈向共存
未来自检确诊自行隔离、无需通报?

比峰值什么时候到来,更让人困扰的是昨天一位专家无意中透露了一点新加坡未来的趋势。
 
卫生部长王乙康早前已在记者会上间接提到新增病例可能会在下来几周到几个月内增至3000多起,这是他可以预见的一个“峰值”。
 
 
 
但许励扬透露,未来新加坡无症状或轻症病患自行检测后无须通报当局,那么将意味着官方数据未来不能准确反映真正的感染人数。
 
(截图:早报)
 
虽然这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但是还是把好多人吓着了。
 
从趋势上来看,新加坡的确越来越简化病例报告,最近重大变化有:
 
  • 不再公布无关联病例

  • 只公布10人以上的大感染群

  • 不再公布患者中有多少接种过疫苗,有多少没有接种

 
如果真的到了无需通报病例那一天,新加坡就进入了真正的“蒙眼狂奔”
 
 
最近病例激增之下,虽然部长劝大家减少活动也仅限于“劝”,小学1-5年级也将从9月27日开始居家学习一段时间。
 
但新加坡前两天又再次调整边境,允许印尼来者转机,把更多国家划为中等风险国家等。
 
有统计截至9月16日晚上11点59分,已有2241名来自德国的旅客和81名来自文莱的旅客获准在9月8日至10月22日期间通过接种疫苗旅行通道(VTL)进入新加坡。
 
 
新加坡与病毒共存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不动摇的底气来自目前新加坡重症患者和死亡率还非常低:
 
在过去的28天里,在11196名感染者中,98.1%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1.7%需要补充氧气,0.2%需要ICU护理,0.04%死亡。
 
恐怕下次新加坡再有大的政策调整,要等到病例突破预期峰值或医疗资源受到严重挑战吧。
 
当然,我们不希望有那一天。
 
 
 
#关注我们#
狮城椰子视频号
 
狮城椰子带你
了解新加坡大小新鲜事
大家赶紧先关注起来~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