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病例连续两天稳在日增1500例左右。
刚刚出了一轮防疫收紧措施,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有让人迷惑的政策:
ART快速自检阳性但健康良好的公司员工不用看医生,不用再做核酸检测,只要自我隔离至少72小时就行?!
最怕看到“两道杠”(网友投稿)
网友纷纷评论,这个规定好像有点冒险。
新加坡是不是一边收紧防疫政策,一边在搞“群体免疫”?
工作场所防疫新规定引争议
有病没病自己说了算?
今天微信群里都在疯传一个新政策……
现在有许多行业包括医疗、学前教育、公共交通等,都有公司安排定期做抗原快速检测(ART)。
劳资政三方昨天9月25日在人力部网站发布通知:
除了年长者和收到隔离令等高风险人群,如果员工ART检测时阳性但健康状况良好,只用在家隔离72小时以上就行,不用再做核酸检测。(期间免提交病假单,也就是可以不用看医生)
所谓的“健康状况良好”是指,无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也就是无症状。
自我隔离至少72小时之后,再做一次ART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员工就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了!
如果结果依然是阳性,那么就继续等待下一个72小时之后再检测,如此类推。
(图源:nature)
网友主要是质疑:无症状感染者的整个隔离过程都不需要核酸检测。
而众所周知ART检测的精准度无法与核酸检测相比,更何况自我检测比较考验动作的准确性。
当体内病毒载量低的时候,ART检测很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2021年8月30日,瑞士媒体公布,在瑞士批准使用的某款新冠抗原快速检测产品,在与PCR(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检测的性能直接比较中表现不佳。
采集的1465份检测样本中,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41人(占样本总数的9.6%)感染了新冠病毒,而抗原快速检测工具则检测出95名呈阳性结果的感染者(占样本总数的6.4%),只能检测出2/3的病例。
如果有人阳性但是基于某种原因还想去上班,是不是提交一个不准确的阴性结果照片即可?
反过来,雇主也担心如果有人阴性,但是为了偷懒,是不是找个别人的阳性检测照片就可以了?
ART检测阳性后,全程不用看医生不用核酸检测,只要通知雇主就行。那么就看雇主需不需要上报了。
如果这些ART检测阳性但无症状者不上报,我们看到的每日新增病例就不是全部了。
迷惑的政策背后,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原因,最近新加坡的医疗资源很紧张。
在全面居家康复实行之后,还有1142人在住院,其中需要吸氧和ICU的重症患者增加到192人。
已经连续一周,每天都有报死亡病例,昨天又有三例死亡。
不仅仅是医院病床紧张,就连诊所、检测资源也趋于紧张,ART自检仪在一些商店都缺货了。
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表示,对ART检测结果呈阳的无症状者建议在家隔离,不必赶到诊所或医院做PCR检测。
能让基层护理和其他医疗资源,着重用于染重症风险更高的冠病患者。
但老百姓担心的是,难道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不会传播病毒吗?
正如上述网友担心,最新的ART自检呈阳的无症状患者自己隔离3天,都不用看医生,这么不重视是为什么?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周五(9月24日)表示,通过现在收紧限制,新加坡基本上是在 "踩刹车",减缓病例的激增。
但不是为了清零,只是为了在更长的时间内分散病例数量,使新加坡的人口能够建立起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同时防止医疗系统被淹没。
"如果你想对新冠有抵抗力,社会上必须有足够的抗体,这意味着感染的数量实际上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
"但你不希望它在短时间内发生,会造成一个高的峰值,使我们的系统负担过重,无法应对。"
加上ART呈阳无症状无需看医生自我隔离,打过疫苗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这些种种措施,很难不让人这样想。
打了疫苗又感染了无症状是最好的确诊情况,因为会帮助身体建立起免疫。
新加坡最近在加大力度推广“居家康复”,几天内,李显龙总理两次发Facebook呼吁大家配合。
大多数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新冠后会有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在家养病是你最好的选择。你也将帮助我们的医院不被激增的新冠病例所淹没。
在帖文后面,李显龙总理主要转发分享了卫生部推出有关居家康复计划的网上指南。
并且提到最近卫生部已分秒必争地在解决“延迟”问题。
随后卫生部长王乙康也发出贴文,保证新加坡正在集合公共与私人机构的资源为居家康复计划的病患提供最好的支援。
一支由新加坡武装部队、病例管理任务组和隔离行动任务组的代表组成的指挥团队,将负责支援居家康复计划。
王乙康保证:“我要向大家保证居家康复计划的病患在康复过程中不会被不管不顾。”
但是他也没忘记补充:他们很多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因为都已经接种疫苗。
截至9月24日已有82%人口完全疫苗接种,84%的人接种至少一剂。
其中97.9%没有症状或是只有轻微症状,1.7%需要氧气供给,0.2%送进加护病房,死亡病例占0.1%。
尽管大多是轻症,病毒在社区里悄悄流动,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中招”。
我们身边听说越来越多人确诊了,今天椰子也收到一位读者的信息。
发来一张自助检测仪的测试结果图片,上面赫然两道杠 —— 说明是新冠阳性。
许多人像他的朋友一样,检测结果阳性之后有些惊慌失措,现在卫生部的电话又很难打通。
别慌,让我们来看看确诊了究竟该怎么做,有了人力部的最新通知之后,现在流程又有更新
无症状, 但通过ART抗原快速检测出阳性,健康状况良好。
如果期间出现呼吸道症状,致电家附近的SASH诊所预约PCR核酸检测。查询家附近的SASH诊所:https://flu.gowhere.gov.sg/
将ART结果和身份证一起拍照,去诊所后需要出示照片。
在前往和离开诊所路上必须乘搭私人交通工具,约车APP上可选SHN(隔离)选项。
回家自我隔离等待24-48小时内出结果(如果没有隔离条件,诊所可做出安排)
如果PCR检测结果阳性,则需要进入隔离安排,等待卫生部发信息做出安排。
现在卫生部应对病例激增,可能一段时间无人联络,这时候你需要这样做:等待通知的同时,请立即在房里自我隔离,房间里面最好有厕所,若需要离开房间,务必戴好口罩。
如果你适合进行居家康复*,卫生部会发出短信通知你。
隔离期间每天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体温、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每天至少提交一次你的读数。
https://go.gov.sg/telemedicineproviders
若有疑问,你也可以致电“居家康复伙伴”(Home Recovery buddy)热线 :6874 4939
在居家康复的第6天,就可以联系指定的远程医疗服务供应商,上门为你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以评估康复情况。
如果你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或病毒载量低,那么在第7天可以结束隔离,恢复日常活动。
如果病毒载量高,或选择不在第六天接受检测,继续隔离到第十天,届时如果身体健康即可结束。
不需要进一步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因为完成疫苗接种的病患这时已经极不可能具有传染性。
以上就是症状轻微者的大致居家康复流程,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有许多细节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谁有资格进行居家康复?
年龄介于12至69岁,已经完成疫苗接种,没有出现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没有严重疾病或合并症(comorbidities),家中没有年过80岁的年长者或属于高风险群体的家庭成员(例如孕妇),居家康复将是你的既定护理模式。
2,确诊几天了,都没有人联系我。
当局正在建立居家康复伙伴系统,居家康复伙伴热线:6874 4939,如果线路繁忙需要多尝试几次。
3,没有收到关怀礼包,应该通知谁?
如果你的家中没有血氧仪,你才会收到关怀礼包。你可以联系你的居家康复伙伴,会通过无接触方式,将关怀礼包寄给你。
5,关怀礼包里面最重要的是血氧仪
将手指放进探头指夹内,接着按下按钮启动血氧仪,等待血氧仪显示读数即可。
应该每天监测体温、脉搏率和血氧饱和度,每天上午10点之前通过以下网站提交数据。
https://go.gov.sg/homeisolationdailyreport
6,隔离过程中出现症状,或者症状恶化
如果你感到发烧、肌肉酸痛、疲惫、腹泻或急性呼吸道症状恶化等等情况,或者血氧饱和度处于93至94%的范围,应该联系指定的远程医疗服务,他们会指导你应该做些什么:
https://go.gov.sg/telemedicineproviders
如果你的血氧饱和度只有92%或更低,或者出现呼吸短促、呼吸困难、胸口疼痛、胸闷或心悸症状加剧,请立即拨打995,并且通知救护人员你是在家康复的冠病患者。
7,我的同住者怎么办?
确诊者的家人/同住者,需要上网自行登记,获得电子隔离令:https://go.gov.sg/quarantinereg。
接到居家隔离令的家人、同住者、密切接触者应该这样做
8,如果家人确诊,怎么办?他们也可以在家康复吗?
远程医疗人员会为你的家人评估情况。如果你的家人已经完成疫苗接种,住家环境也仍然符合资格,他们也可以在家康复,否则就会被转往护理设施。
9,我和同住者不能出门,怎么买食物和日常用品
你可以尝试订购食品和杂货,然后直接送到家里。如果不行,也能请亲戚、家人或朋友帮忙。至于药物,可以使用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医疗服务。如果需要任何药物,可以直接寄去你的家里。
10,我的自助检测仪ART要用完了,应该联络谁?
如果你接到隔离令,你可以在前往诊所或区域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时获取自助检测仪。
期间如果病情恶化需要帮助,一定记得向远程医疗寻求帮助https://go.gov.sg/telemedicineproviders
或者拨打“居家康复伙伴”(Home Recovery buddy)热线 :
继全民疫苗计划之后,新加坡正在推全面在家康复计划,
总的来说,在新加坡与新冠共存的路上,官方比民间要淡定得多。
传染病专家不断提醒大家,病例激增是与病毒共存的必经之路,峰值过去之后就会好很多。
当峰值来得太猛时候,卫生部又踩了一下“刹车”,收紧了一波社交聚会和堂食。
但是,从卫生部不再公布无关联病例,到宣布全面居家康复计划,再到昨天宣布的无症状确诊者不用看病自行隔离……
总之,新加坡要经济也要人命,要开放也要节约医疗资源,一切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