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新冠1102天!实拍新加坡大解封首日,他们摘了口罩!李显龙总理发声~
狮城椰子 · 2023年02月14日 10:32
阅读 310

 

 

上星期,新加坡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开会,宣布了一系列解封事宜

 

其中,绝大部分措施,都是在今天(2月13日)开始实施。今天就是新加坡全面解封的开始!

 

曾经空荡的街道,图源:CNN

 

新冠疫情走入三年,这几年,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经历了和疫情前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从今天起,有些人就决定解下这三年来的“武装”,真正地拥抱后疫情时代了~

 

实拍!新加坡人都不戴口罩了?

他们说还需要观望一下...

 

在这一轮解封里,最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就是今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就不需要再戴口罩了。

 

一大早的,公交车上的上班族们就有一些人开始不戴口罩,享受自由呼吸的快感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放肆”,或许是想观望一阵,又或者是没有注意到今天是新政实施的第一天。因此还是有不少人还是像往常一样戴上了口罩。

 

 

看起来,在对待“要不要继续戴口罩”这件事上,老人和小孩比青年/中年人更“想得开”一些。

 

或许这也要得益于新加坡的高疫苗接种率吧......

 

 

抵达巴士总站后,可以清楚看到不少人下车时脸上已经没了口罩。

 

 

现在在新加坡搭公交车,总算是不用在上车前担忧半天,或者上车后因为忘记戴口罩而被司机“摆臭脸”了~突出一个随心所欲。

 

 

感到自由的也不仅仅是巴士司机和乘客(毕竟检查乘客有没有戴好口罩也是司机的职责),各大地铁站的工作人员们现在也是相当放松了。

 

毕竟,早高峰时段想要一个个检查乘客的口罩,也是相当心累的一件事。就怕有漏网之鱼的存在。

 

 

当然,地铁上的人们也和公交车上的差不多。

 

解除限制后立马摘下口罩,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毕竟,卫生部之前公布的数据就说了,取消室内(除公共交通工具和医护设施)室外强制口罩令后,患上急性呼吸道症状去看病的人,平均每天都有2000左右......

 

 

当然,经过了数年的“磨合”,大部分人更多的想法或许是安于现状懒得改变了。

 

图源:CNA

 

戴口罩与不戴口罩都是个人选择,各自安好就好。从今天的现状看来,似乎不少人对于摘下口罩表现出抱持着相当佛系的态度。

 

图源:新明日报

 

毕竟,在很多早就取消强制口罩令的场所,不少新加坡人直到现在,也还是保留了戴口罩的习惯......

 

今天,就有网友拍到在新加坡的银行里,还是有人戴上口罩一边等待。

 

 

饭点时间,人流密集的食阁内,只要不是坐下来吃饭,一些人宁愿选择不摘口罩(不过已经不是大多数了):

 

 

倒是在游客聚集的景点,外国人们却是比“谨慎”的新加坡人更大胆一些:

 

 

不过,在解释为什么自己仍旧要戴口罩时,一些人给出的回答确实相当“好笑”的。

 

接受本地媒体《联合早报》的一名学生就说,之前在家囤了一大堆口罩现在还剩下了不少,“与其等着过期,不如先戴着,这样万一政府又要所有人强制戴口罩也不慌。”

 

不过,大部分人都还是对于贸然摘下口罩相当忧虑。不管是中文媒体《联合早报》还是英文媒体《亚洲电视台》,都有受访者说:

 

我会观察一下未来一段时间的确诊病例数字,如果(疫情)情况维持现状或者比现在还更好,那接下来我可能就不戴口罩了。

 

图源:见水印

 

在这一点上,新加坡人大致上还是相当心口如一的,不过这也体现出,并不是所有新加坡人都做好了真的迈向新常态的准备。

 

然而,新冠疫情在新加坡政府眼中,是时候画下句号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及教育部长陈振声,这两天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政府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新加坡的期待。

 

今天起,这些方面也解封了!

李显龙:新加坡的明天值得期待

 

这些天,新加坡一些机构也相继公布了相应的解封细则,有一些规定,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1.这些地方还要戴口罩

 

今天,随着防疫措施进一步松绑,公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将不再须要戴口罩。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为了更好的保障病患和医疗人员的健康,卫生部还是规定医疗护理设施的工作人员、病人和访客,必须在设施内戴口罩。至于那些与病人有接触交流的地方,一样得继续戴口罩。

 

图源:CNA

 

其他如新加坡食品局也出于食品安全考量,继续要求食品处理人员戴口罩。

 

总而言之,以后需不需要民众戴口罩,新加坡各机构可自行决定。

 

2.可归还“合力追踪”便携器

 

现在,大家可以将手机上的“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应用程序删除,企业也可以删除SafeEntry应用程序了。

 

既然“合力追踪”暂停使用,那些持有“合力追踪”便携器的人,今天起就可以在全岛108所民众联络所或俱乐部归还了,时间一直到今年3月12日哦~

 

图源:TNP

 

3.新冠阳性患者原则上或可出门

 

新加坡新冠医疗程序现已全面解除,今后再有新冠患者,都不需要根据之前制定的三级医疗方案隔离或等待康复了。(也就是说,确诊新冠后政府原则上不阻止患者出门)

 

不过,当局还是呼吁那些有慢性疾病或年长人士,如果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自行求医,症状轻微的患者则居家康复。

 

新冠确诊者如果真的需要外出,政府还是希望他们履行社会责任,减少社交活动,戴口罩或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医院和疗养院等医疗场所。

 

 

4.客工可在新加坡自由出行

 

被“封”在客工宿舍客工们,星期天和公共假期前往四个指定的热门地点时,不再需要申请通行证,想去哪就去哪!

 

图源:CNN

 

5.未接种疫苗旅客也可畅游新加坡

 

之前,新加坡边境管控对入境者有无完成接种疫苗,还有区别对待。(需做ART检测什么的),而现在,所有还未接种冠病疫苗的旅客在入境新加坡时,将不再需要出示出发前的新冠检测阴性证明。

 

另外,未接种疫苗的短期探访旅客也无需购买冠病旅游保险哦~申请到签证就可以来场自由行了。

 

图源:Travel + Leisure

 

在新加坡正式将疫情警戒调回绿色,正式将新冠当成地方流行病的时候,李显龙对新加坡的未来也是信心满满。

 

昨天,在以基层组织顾问身份参加丰收节活动时,他发表了一番演讲,表示这个节日的概念恰好符合新加坡的现状。

 

他认为,新加坡已经走出疫情带来的难关,现在正处于有利位置。因此,只要全体新加坡人继续齐心协力,就会和新加坡一起迈向新时代,迎来丰收的一年。

 

图源:早报

 

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也向公众表明了政府的信心。

 

在参与广东会馆新春团拜午宴时,他在致辞中这么说道:

 

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背景,经济成长是大挑战,人口老化和气候改变,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大环境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有许多机遇。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稳住阵脚,沉着应战,我深信,我们不只能克服眼前的挑战,还能再创辉煌,让新加坡子子孙孙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图源:早报

 

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觉得应该对新冠疫情进行翻篇了。但是,翻篇并不代表不需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不久前,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就说,政府目前正进行事后检讨,之后将公布报告,客观地总结过去三年的抗疫历程,提出做得对的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以吸取教训为下一场疫情做准备。

 

这场三年多的“人类浩劫”,对新加坡究竟带来什么?新加坡又付出过哪些代价?

 

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

新加坡抗疫之路充满艰辛

 

从2020年2月7日,直到2023年2月13日,在一共1102天里,新加坡付出了这些惨痛的代价......

 

这场天灾,给新加坡带来的绝不

 

222万人感染新冠
占总人口五分之一
 
一个很直观的数字,截止到昨天,新加坡已经共有222万余人感染了新冠
 
也就是说,要是不算重复感染的人数,就有近半数的常住人口都曾直面新冠的威胁(新加坡去年人口为564万左右)。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百万人口的确诊人数,新加坡以超过37万的数字名列第50,远超世界平均的每百万人中8.7万人感染
 

数据来源:worldometers
 
当然,新加坡在防止新冠病人死亡上做的还是相当不错,新冠死亡率算上全球最低的那一档。
 
然而,新冠后遗症,或者“Long Covid”的现象,依旧不能忽视。太多人感染,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公共医疗系统曾面临急剧压力
 
感染新冠,除了会让患者难受以外,造成的公共卫生资源挤兑,也是新加坡曾出现的严重现象。
 
图源:见水印
 
持续多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医护人员不堪重负。一名医护人员要照顾十多名病人,是常有的事。
 
“忙到没有时间上厕所”,是2021年9-10月的德尔塔疫情,以及2022年3月开始那波奥密克戎疫情下,新加坡医护人员面临的真实处境。
 
图源:海峡时报
 
工作强度大不说,众多的患者涌入医院,很多医护人员为了照顾新增病患,不得不选择延长工作时间,让他们的休息时间,也变相减少了许多。
 
在如此高压强度下,不少医护人员选择辞职。单单是2021年上半年,就有1500名医护人员辞职。
 
疫情前,辞职人数整年也不过约2000人......
 
图源:海峡时报
 
即使奥密克戎毒株致命性不高,但传播性太强,很多人感染后还是去医院看病,造成了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新加坡经济受到这些重创
 
作为一个外向经济的国家,疫情让新加坡2020年的经济,萎缩了不止一点点。
 
整个财年,新加坡GDP同比实际缩减5.4%。这是新加坡自半个多世纪前独立以来,经济表现最差的一年,并且还是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萎缩。
 
图源:搜狐
 
疫情早期几年,新加坡很多行业一片萧肃。
 
餐饮业首当其冲,在疫情最开始的两年时间里,堂食限制和禁令,让原本热闹的食阁人影稀少。
 
图源:CNA
 
新加坡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遭重,原本人声鼎沸的圣淘沙也沉寂了好一会儿。
 
疫情前(上图)VS疫情中(下图),图源:TripAdvisor&AsiaOne
 
整个2021年,新加坡游客总人数不过33万人左右,不足疫情前的2%......
 
航空业也好不到哪儿去。新航统计数据显示,2020/21财年,新航最终亏损42.7亿新元,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整个2021年,新航的销售额只有38.15亿新币,同比减少76%。客运量也同比下跌了98%。
 
为减少成本不少飞机停在沙漠里,图源:Traveller.au
 
经济创伤从失业率就能看出,无论是2020年还是2021年,居民和公民的失业率,比起疫情前的2019年都要高出不少。
 
图源:新加坡人力部
 
不过,旅游业和餐饮业随着去年新加坡逐步解封而重回正轨。
 
最近,连政府心心念念的中国游客也回来了!
 
新加坡动用大笔储备金
 
2020年,为了保住大部分人民或者企业的饭碗,副总理王瑞杰在财政预算案上,宣布将动用国家储备金提供援助计划,减少他们的损失。
 
政府提供的部分援助计划,图源:8视界
 
这场大撒钱行动,几乎人人都有份。(外籍员工也实际受益,不然公司可能会被迫裁员)
 
这两年下来,政府确确实实地,从“国库”里拿出了429亿新币,用来支持各项援助计划。
 
单单是为了救市,新加坡就动用了总储备的近十分之一的钱!
 
来源:快易理财网
 
///
 
种种迹象都显示,新加坡在这次疫情中,都是付出了多方面的惨痛代价的。一方面是新加坡缺少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曾犯下过一些错误。
 
新冠爆发的早期时候,多起输入型病例出现、导致出现社区感染群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时依旧呼吁不鼓励大家戴口罩,而是将口罩留给前线医护人员用。
 
来源:早报
 
初期不戴口罩带来的危害,对新加坡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抗疫模范生”新加坡,第一次破功就是最早时期的客工宿舍病例,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区病例。
 
对此,新加坡政府上下也是万分懊悔。2022年年初,在新加坡总统府筹备出版了《战疫勇士——新加坡》一书中,李显龙明确表示,早期政府“不鼓励戴口罩”的决定,是错误的。
 
对此,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全体内阁都必须为此担责。
 
图源:The India Express
 
而在德尔塔疫情开始在新加坡爆发时,卫生部长及其他官员又错判了形势,给当时新加坡的防疫带来了不少麻烦。
 
但不管如何,新加坡最终是挺过了一轮轮的疫情冲击,现在真的是朝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前进了。
 
可以说,只要没有更强大的新毒株出现,新冠在新加坡应该在今天,彻底迎来了“终结”。
 
 
#关注我们#
新加坡狮城椰子
视频号 | 小程序 | 公众号
关注【新加坡狮城椰子·视频号
带你了解新加坡大小新鲜事
大家赶紧先关注起来
 
关注【新加坡狮城椰子·小程序】
进入椰子社区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
爆料、准证、玩乐、遛娃、交友
 
 
 
更多精彩文章
进入【新加坡狮城椰子公众号】看看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