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经过这次疫情,对新加坡刮目相看。
新加坡的老龄化程度也很高,是怎么做到保饭碗保民生的同时还能做到保命的......?
从清0到适应病毒生存,李显龙总理始终强调这一点:
打疫苗,尽快打疫苗。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总理如何说
经过2年的真实世界数据验证,新加坡从2021年下半年防疫转向、逐步开放起,打疫苗成了全民“渡劫”关键。
同时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体弱的中老年人,新加坡又施行了其他辅助措施。
1)除了高接种率
新加坡还重视“疫苗有效期”
2020年12月,第一批辉瑞疫苗运抵新加坡。新加坡开始推广全民疫苗接种计划。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大部分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都接种了一到两针疫苗。
征用部分空闲校舍并开放到每日晚上疫苗接种中心,图源:CNA
继辉瑞后,新加坡批准更多疫苗选择。
包括莫德纳疫苗、科兴疫苗、国药疫苗、诺瓦瓦克斯疫苗及最新的辉瑞二价疫苗、莫德纳二价疫苗。
疫苗选择多,储备充足。如今在新加坡,本地居民打疫苗已成“自助式”行为,想打去疫苗接种点就行。
官方呼吁、民众配合的情况下,使得新加坡实现高接种率,82%的人至少打完3针辉瑞(mRNA疫苗),或者4针科兴(灭活疫苗)。
但想要让重症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个细节:疫苗有效期。
早前卫生部长王乙康提到英国的研究数据:
接种2剂辉瑞疫苗后,疫苗保护力将从最初一个月的90%降到4个月后的35%,此时接种追加剂后疫苗效能又增加至75%,对重症的保护相信会更高。
图源: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
最后结论是你不仅要接种基础剂次的疫苗,还得继续接种追加剂。
于是,新加坡规定“疫苗有效期”。
此轮疫苗接种中,卫生部建议12岁及以上的人都可在打完上一针新冠疫苗的5个月后,再接种新一剂疫苗追加剂。
这样做的理由也很明确,如果一定要感染一次新冠——
那么比起打完疫苗很久、保护力比较低的时候感染,在疫苗有效保护期内感染新冠,重症风险更低。
咱们可以来看下新加坡最新病例、住院、重症死亡数据。
过去28天内,新加坡累计新增感染者共2万7169例。但高达99.6%的人感染后出现轻症或无症,0.4%需要吸氧,0.04%在ICU。
0.01%死亡。
过去7天每日新增病例约841起。因新冠住院的患者累计99人,其中仅10人需要吸氧,5人在ICU中观察。
其中,住院的新冠病例年龄分布如下:
75岁以上住院患者,55人
60-69岁,11人
40-59岁,10人
20-39岁,4人
12-19岁,0人
0-11岁,4人
截止到12月23日,新加坡219万人感染了新冠,累计新冠死亡总数1710人。
死亡人数中,80岁以上人群,没有基础疫苗保护的病患死亡率为2.2%,打了疫苗的在0.6%以下。
总的来说,60岁以上人群,没打疫苗(棕色柱状)的死亡率远远超出有打疫苗的人。↓
数据可见打疫苗对于高龄人士来说,是真的很重要。
2)临时新规保护弱势群体
这里还要提一个不幸的事实,新加坡多数新冠死亡患者是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
想要保护最脆弱的群体,尽力降低重症死亡率,打疫苗是主要措施,除此以外还得有辅助。
每逢新疫情浪潮、大规模感染前夕,新加坡就会收紧医院和疗养院的探访限制。
图源:8视界
仅仅是今年,新加坡3次收紧医院、疗养院探访限制:
在这个规定下,每名病人住院期间,只能有两名指定访客探访,每次最多只有一人能在床床边陪伴,探访时限为30分钟。只有身体垂危的患者家属,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特权”。
图源:NCIS
在这样的举措下,新加坡才能在一轮轮疫情爆发期中,将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低位。
3)实行疫苗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
今年4月左右,新加坡开始了大规模解封,并逐步开始开放。不仅仅是边境政策大松绑,就连内部的各项防疫规定都逐步取消了。
唯独疫苗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保持到了今年10月。
合力追踪系统就是其中一项,图源:海峡时报
疫苗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是为了限制不打疫苗的人出行。
没打疫苗,相当于裸奔于病毒环境,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普通人跟病毒亲密接触重症死亡风险高。
所以,新加坡把这部分人圈定活动范围。他们不能够出席大型活动,甚至连商场、博物馆之类的地方无法进入。
但在今年10月10日,这项规定“走进历史”。
图源:CNA
卫生部发文解释:
取消这项措施,是因为新加坡人在经历过几波疫情且当局逐步放宽安全管理措施后,已学会和新冠共存。
随着新加坡恢复日常活动的正常状态,这项举措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
不过,卫生部依旧呼吁还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人赶快去接种疫苗。
//
椰友们,你们打完第几针新冠疫苗了?都是什么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