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网友猜测,卫生部长王乙康可能就是扮黑脸的角色,其实一扒拉开都是用心良苦。
“部长是想告诉我们,如果那些人(慢性病患者、老人、体弱者)不想待在家里,那么峰值到来时会有更多人死亡。(很多国家比新加坡更早地经历了几波反扑,并且更严重。所以王部长应该是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减少外出以阻止传播并减少感染的机会。)大家注意安全,大家注意安全。”
“我是真的挺无语的。直到现在都不打算做什么,就看着我们压力山大,我们都有孩子,他们没有打疫苗。孩子要出门去挤地铁巴士,去学校去补课中心。我们甚至都没办法不让他们出门,因为老师会记他们缺席,理由还是没有合理原因。”
不少网友愤怒的点在于:
就算接受可以把新冠当流感去共存的观点,但也不想自己去试一下中病毒的感受。
一旦落在自己头上,轻微的在家隔离,搞不好一个不小心得传染给一起同住的人。
不管是家人还是舍友屋主,传染给别人就是牵连。
来源:海峡时报
严重一点的去社区护理中心、去医院,恢复快的一两周,慢的一个月,有保险的报销医疗费用,但没有的呢?
如果有后续需要治疗的情况,比如并发或者后遗什么,又要怎么办?
总结起来,上述网友的看法就是不感染新冠总比感染新冠好,省一地鸡毛蒜皮事。结果心态坚定,但大环境却“危机四伏”。
3)不问对错,接下来的前景堪忧?
对于防疫措施的态度对峙,其实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存在。
也有不少人感觉疲劳了。
现在就出现了第三种态度,我们不说谁对谁错,就一起关心下接下来会面对什么吧。
“感觉像是我们要准备面对更多人死亡。因为现在有挺多老人要吸氧,还是尽量不要出门了,除非真的是很必要。”
就如最后一个网友所说。
现在的新加坡给人感觉,仿佛比不上去年那样“英明决断”。
但,新加坡真的是不知道河水多深就往前趟吗?
咱们继续来看。
新加坡以丹麦为参照
接下来,要恢复正常生活
在完全接种率达到80%以后放宽措施,疫情反扑,这个情况确实新加坡是独一份。
现在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的共存策略是参照欧美英国的。
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子。
比如英国7月19日,他们的完全接种率还不到55%就官宣全面解封。
可以说是超前解封的共存国家了。只是一直到现在疫情都没缓和,昨天日增30000例,一天新增死亡200个。
所以新加坡不能完全学英国。
而在昨天的峰会上,王乙康部长是以跟新加坡人口差不多的丹麦为例。
或者说,有可能新加坡就是想要达到丹麦现在的状态。
什么样的状态?
欧洲第一国:新冠不再是社会威胁
丹麦是欧洲第一个完全恢复疫情前局面的国家。
他们现在已经取消了所有对内的防疫限制措施,而且也不再将新冠病毒列为“威胁社会的严重疾病”。
上周六,丹麦哥本哈根举办了一场多达5万人的音乐会。据参与者的人说,快乐得好像没有发生过新冠一样。
看下现场↓
住在当地的华人也很感慨:
“越来越多人出门玩了,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晒出游照,到晚上夜店超级热闹。而且现在公司都会要求回去上班。再也没有居家办公了。”
当地人推特,已经没有新冠痕迹
“我们从7月开始,路上就没几个人戴口罩。而且出入各种公共场合也不需要出示证明。”
“现在疫情已经不是丹麦的头版新闻了。”
丹麦唯一还保留的防疫措施主要是针对海外入境人员。
比如在机场还是要戴口罩,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才放行,进入丹麦后居家隔离4天,就能自由活动。
上周六音乐会
丹麦当地的专家是这么说的:
“多亏了疫苗,现在病毒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种社会威胁。”
而且当地卫生部也认为,丹麦已经控制住了病毒传播。平均每天500例,他们的新冠传播率即R值约0.7。
丹麦人口约581万左右,自疫情发生后累计确诊35万3431例,累计死亡2617起。
昨天统计新增370例,新增死亡3人。
现在他们73%的人完全接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接种率达到96%。
可以说跟新加坡的情况很相近,但我们明显还任重道远。
而丹麦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经历过几轮反扑的。
他们的疫情走势如下↓
街上没人戴口罩
这样算起来,他们去年3月开始出现新冠疫情的,从采取防疫限制措施、到取消对国内人员的限制措施,经历了548天。
他们此时的做法就如现在新加坡正在进行的。
密切关注住院人数。如果疫情失控,则再收紧措施。
现在丹麦人的状态是,有发热感冒症状自己做检测,防疫也靠自觉。但生活似乎已经重回正轨。
这可能就是王乙康部长为什么说,共存的国家要经历至少一轮社区大规模感染。
看看丹麦,新加坡的前路也不一定是完全未知。
结合当局过去三个月的反应来看,他们确实正在努力往生活恢复正轨的这条路上走。
只是在抵达疫情另一端之前,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解决好眼前的问题。
从现在到新冠大流行的另一端,新加坡还要走多久。
还要经历几轮社区大规模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人要被感染,多少人会因为身体条件不适而病逝?
这些问题都是紧要的。
如果真的迎来大规模感染的局面,对于新加坡,对于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todayonline
1)短期内选择到新加坡旅游的游客更少了。
据本地的旅游数据分析走势图来看。
从2021年1月至今,新加坡入境游客最多的月份是3月、4月。当时本地疫情控制得最好。
但是进入8月以后,旅游人数开始走低。
从近期的网友反应来看。
因为现在国内的疫情控制得比较好,而且坚持的也是清零策略。
对待疫情的看法不同,观念就不同。
新加坡的疫情严重,也多少打击到了部分原本想要到新加坡旅游、留学、买房甚至是定居的情绪。
特别是现在12岁以下儿童没有打疫苗。
本地父母都担心,更不用说国内家长了。
2)更多人选择回国。
昨天,新加坡第二季度的劳动力市场报告出炉。
第二季度的新加坡就业人数减少1万6200人。尤其是上半年准证人士少了非常多,共计3万2500人。
WP工作准证减少1万2600人(不含女佣)
SP准证减少9800人
EP就业准证者少了1万零100人
可能回国的人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数据也摆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留不住人。
这个现象是好的吗?
据昨天财政部长黄循财所说,并不是说外国人都走了,本地人就能享受职位空缺跟更高的薪水。
很多海外的大公司到新加坡设立办事处,并不仅仅是看中新加坡市场。
而是把新加坡当成亚太地区的总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加坡继续流失人才,或者有出现排挤外国人的情况。
那么对于投资方来说,新加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再是那个“最佳选择”。
3)短期内免隔离仍旧无望。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现在新加坡主要是跟欧洲国家探讨疫苗接种者通道。
因为防疫策略的大方向一致,都是共存。打的疫苗也差不多,基本就是辉瑞跟莫德纳。
这种情况下,互通旅游远比跟中国来得快。
近期国内接连报道新加坡输入型病例,一个是莆田的(疑似源头),大家都知道了。
一个是青岛的船员,他是菲律宾籍,当时是从新加坡港口去到青岛。但猜测在本地感染的可能性并不大。
只是好巧不巧就是新加坡出发的。
这种情况下,隔离期没有再加长就好了,更别提免隔离。。。
//
再回头看部长所说的,接下来几周是关键。
这几周过去,新加坡何去何从就会清楚。
摆在前面有两种“疫情前状态”。
一个是丹麦,每天都有病例增加,也会有人死亡,但基本生活完全恢复正常,口罩也不用戴。
一个是中国,极力清零,但时不时会有局部疫情,局部封锁。还是要戴口罩,但生活也恢复正轨。
从目前的方向来看,新加坡也许更倾向第一种。
椰友们,你们觉得呢?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