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SUSS)发布了一份研究,让不少人感叹一句——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现实”了。
大多数年轻人,都在找下一份工作
这份调查访问了 1,040 名 18-35 岁青年 和 260 多名雇主。
结果显示:有 68% 的年轻人 正在主动或被动地找新工作,哪怕他们已经有工作,也在想着“要不要跳槽”。
其中,18–25 岁的年轻人最积极(31% 正在主动求职),26–30 岁的群体最“观望”(47% 对新机会持开放态度),而31–35 岁的人则相对稳定(30% 表示不考虑换工作)。
这反映出:越年轻的群体越倾向于探索与跳槽,而年纪稍大的职场人更注重稳定与长期发展。。

新加坡找工作,靠人脉也比投简历有用
24 岁的 SUSS 市场营销学生 Audrey 说: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投简历容易,但有回音的太少。
很多公司可能连简历都没看,就被系统筛掉了。”
她的朋友也一样:
“海投几十家公司,只有一家回复,最后那一家……还拒了。”
后来她改变策略,开始多去参加论坛、活动、认识人脉。
“靠人脉,比靠简历更有用。”
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Dr Tan See Leng)在 7 月时说:
“要保持开放心态,先积累经验。”
全国职工总会(NTUC)秘书长黄志明也补了一句:
“即使工作不完美,它也可能是你人生下一扇门的钥匙。”
其实,大家都明白,年轻人不是不想干活,而是害怕走错路、怕浪费时间。
年轻人最看重什么?钱 + 稳定
调查结果几乎一致:薪水 和 稳定性 是最重要的两件事。
灵活、兴趣、成长?都重要,但只能排在后面。
Audrey 坦白说:
“刚毕业没有安全感。
我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再谈理想。”

老板要“解决问题”,年轻人说“先沟通吧”
调查还发现了一个“代沟”:
-
雇主最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年轻人最看重「沟通能力」
看似矛盾,其实是不同视角——老板要结果,年轻人要过程。
“没有沟通,问题也解决不了。” Audrey 说。

新加坡薪水大概多少?
虽然大家都在追“钱”,但到底什么算“合理”?
这是一份你可以对照参考的薪水指南(截至 2025 年趋势)
|
|
|
|
|---|---|---|
| 全国中位数(含CPF) | S$5,500 |
|
| 全国中位数(不含CPF) | S$4,860 |
|
| 20–24岁群体 | S$3,269 |
|
| 30–34岁群体 | S$5,870 |
|
| 经理/行政人员 | S$10,820 |
|
| 专业人士(工程/分析) | S$8,363 |
|
| 服务/销售行业 | S$3,000 左右 |
|
| 银行、金融、IT、法律 | 年薪约 S$56K–65K |
|
| 2025年整体加薪预测 | +4.1% |
|
现实提醒:
-
看似“薪水不错”,但生活成本涨得更快。
-
行业差距极大:金融、科技领跑;服务业、零售偏低。
-
年轻人刚入职场时,不太可能一开始就拿中位数。
“现实”不代表没希望
陈诗龙部长说得很直接:
“工作机会比求职者还多,
问题在于期望差距太大。”
总的来说,这一代新加坡年轻人并非“浮躁”,而是更清醒地权衡现实与理想。
面对高房租、高物价与激烈竞争,他们追求“钱”和“稳定”,并不是功利,而是生存的底气。毕竟,在当下的职场,稳住,才有选择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