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IMD世界竞争力中心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力报告,新加坡从此前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宝座,直接跌至第七位!
而亚洲第一的宝座被香港(曾经的第四位)夺走!
报告基于6162位高管调研和统计数据,从投资发展、吸引力、准备度三大维度评估各国表现。

新加坡为何痛失亚洲老大地位?
新加坡这次排名下滑,最扎心的两大原因是教育投资不足和生活成本高企。
在投资发展细分排名上,新加坡从第22位跌到第30位,教育支出仅占GDP的2.1%,在全球排名竟然倒数第三!
师生比例和学徒制的实施也相对薄弱,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显得有点“抠门”。
吸引力方面则更惨!排名直落第65位!
主要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
IMD专家指出,不少企业为了省钱,把业务搬到印尼、马来西亚等邻国,那里经济稳定,劳动力成本低得多。
高管调研直言:教育投入少加上生活压力大,成了新加坡人才流失的“双重打击”。虽然人才质量没问题,但高成本的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生活成本有多“贵”?数据告诉你
说起生活成本,新加坡可是“名列前茅”。根据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2025年研究(覆盖45个城市),新加坡是外籍人士全球第4昂贵城市,亚洲最贵;本地人排名第28。
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
住房:外籍人士得靠私租公寓,成本全球第6高;本地人有公共住房补贴,排名第23。
-
交通:因为COE(车辆配额证)制度,买车成本全球最高。
-
教育:国际学校学费高得吓人,推高外籍人士开支。
从2021到2025年,外籍人士生活成本排名从第6升到第4,本地人从第33升到第28,全球通胀和汇率波动让外籍压力更大。
专家分析,高成本让企业迁往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高端人才也跟着跑。
而反观反超成为亚洲第一的香港,生活成本比新加坡低8%。
根据HappyHongKonger数据,平均工资上来看,香港比新加坡高出9%左右;但一居室的公寓租金,新加坡比香港高出了16%,交通费更是贵了接近一倍!
经过各项统计粗略估计,香港每月人均生活必需品支出在23370港元,而新加坡在25404港元。
根据平均公司来计算,每月在港工作可以省下13212港元,而在新加坡工作只能省下8185港元!

香港 vs 新加坡:留才策略大PK
香港和新加坡在留才上各有高招,咱们来比比看:
香港的“输入型”策略:
-
人才引进:Top Talent Pass Scheme火力全开,2024年批准率超72%,吸引19万+申请,移民政策对外籍高手超友好。
-
教育优势:国际学生融入职场效率高,学术表现获IMD点赞(吸引力排名第28)。
-
成本控制:生活成本低于新加坡(外籍第10,本地第31),私营部门竞争力强,避免了高价流失。
新加坡的“内生型”优势:
-
教育输出:PISA高分、科学毕业生多,准备度全球第2。
-
商业环境:外资眼中的全球第3,但吸引力排名第65,高成本(住房、交通)拖后腿。
-
应对措施:努力提升劳动市场竞争力,吸引企业领袖,但需优化住房补贴和交通政策。
总而言之,香港和新加坡的打法完全不同:
香港靠“输入型”策略(移民+学生)快速吸才,而新加坡靠“内生型”硬实力(教育+商业)稳扎稳打,但在成本控制上稍逊。
亚洲人才战场变天:香港逆袭,阿联酋崛起
亚洲的人才竞争格局正在洗牌!香港从第9位跃升至第4,靠的是吸引大量国际学生和“出色”的学术表现,成功抢下亚洲第一。
阿联酋也杀入前10,排名第9,私营部门竞争激烈,学生融入职场超高效。
其他亚洲国家表现也不俗:台湾第17,马来西亚第25,韩国第37,中国第38。中国潜力巨大,未来值得期待。
新加坡的“硬实力”依然在线
虽然综合排名下降,但新加坡在准备度领域仍然稳居全球第二,仅下滑了一位。
基础教育质量超高,技能完美匹配经济需求,科学毕业生比例高,国际学生多,PISA成绩亮眼;这些都是新加坡在教育上的优势。
高技能外籍人士把新加坡的商业环境评为全球第3,私营部门竞争力杠杠的。
简单说,新加坡的教育输出效率高,商业环境一流,只是“输入”人才方面稍显不足,国际学生的职场融入还需加强。

而对职场和留学党来说,新加坡仍有机会,但高成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风险,相比较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的审批高效,新加坡近期在PR上的政策收紧、严格筛选,短期内香港的确更胜一筹。
在全球争夺人才的竞赛之中,令人望而却步的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和交通成本)、越来越收紧的移民审核以及上涨放缓的薪资报酬,都成为了未来限制新加坡吸引人才的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