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不是你穷,是新加坡太高配...
椰子 · 2025年07月16日 11:39
阅读 294
 

朋友们,真不是我标题党。
 

新加坡又上榜了。

 

这次是《2025年全球财富与生活方式报告》,由瑞士私人银行 Julius Baer 发布的。

 

 

结论很简单也很扎心:

如果你是个高净值人士,想在全球范围内“活得讲究一点”——
 

新加坡,是最贵的城市。
 

连续第三年,冠军宝座没让过。

 

当然了,我看这个榜的时候,手里正掂着一杯8块的 Kopi C,默默思考:

 

我是不是也算高净值了?

 

…后来我看了眼房租和银行卡余额,嗯,
 

我是高开销、低净值人士。

 

什么叫“贵”?新加坡:我全都要。

 

Julius Baer的报告没有“空口鉴贵”,人家列得明明白白。

 

新加坡的“贵”,不是名牌街拍那种装饰性奢侈,
 

是 “你什么都没干,钱自己飞走了”的实用型贵。

 

比如说:

 

  • 买车?你买辆普通车,它自己不贵,COE(拥车证)就能让你跪。

     

  • 手袋?来新加坡买个爱马仕,等于顺手买了一套巴厘岛度假屋。

     

  • 鞋子?别说高定了,连普通女鞋都全球排第二贵。

     

  • 房子和医疗?恭喜我们,全球排名第三贵。你可能买得起一张床,但不一定买得起住院。

     

  • 商务舱机票?疯涨。别说飞了,光看价格就已经晕机。

     

看完整份榜单我只想说:

 

不是我们“活得好”,是钱包“活得艰难”。

 

新移民的真实吐槽:每一步都踩在钱包上

 

很多刚来新加坡定居的朋友,其实对这个“贵”也有话要说。

 

比如:

 

一位刚拿到自雇EP的创业者朋友,苦笑着说:

“我原以为带着预算来的,结果发现——这不是预算,这是误判。
租个公寓像抢银行,吃顿饭像请客吃席。”

 

从香港搬来养娃的妈妈:

“以前听人说新加坡适合孩子,来了才发现:适合的是有两个钱包的家庭。”

 

做高管的新居民说:

“年薪几十万听起来很风光,结果我在咖啡店点份‘经济米粉’都要换小菜。
高净值?不存在的,我是高血压。”

 

还有一位工程师调侃:

“新加坡真的环境好、安全高、空气棒。
唯一的问题是——我的钱包跑得比我还快。”

听到这些,我有种熟悉的共鸣感:

 

新加坡的“贵”,它不是你刷爆卡买奢侈品的瞬间炸裂,
 

每一天的滴水穿石

 

那为啥大家还是拼命想来?

 

这就有意思了。

 

虽然贵,但新加坡贵得是“值得”。

 

它有政治稳定、税制透明、治安安全、教育优质、医疗先进、亚洲中心地理位、
 

你能想到的“可预见生活”,它都有。

 

对有钱人来说,贵点没事,重点是安心、省心、稳妥。

 

一句话总结就是:

“虽然心疼,但我知道自己花的钱去哪了,值。”

那我们这些“非高净值”怎么办?

 

说实话,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逐渐适应一种新模式:

 

不焦虑富豪生活,也不随便躺平。

 

  • 有人开始研究“自己带饭省50/周”的食谱

     

  • 有人精算了三种信用卡 cashback 最优解

     

  • 还有人搬到兀兰,每天用一首播客坐一个小时地铁换1000块租金差价

     

你说苦吗?
 

也不完全。

 

大家只是——试图在这座“高配城市”里,活出一个“人均配置”的日子。

 

“住在新加坡”和“拥有新加坡”,是两种人生

 

我时常觉得,新加坡是一个需要你清醒评估自己目标的地方。

 

  • 你是要稳定、有秩序、能教育孩子,那可以努力留下;

     

  • 你是要性价比、轻松一点,那可以考虑别的选择。

     

这里不适合幻想型生活方式。
 

它只奖励计划型人群。

 

新加坡的贵,早不是“新闻”,它现在已经是特征值

 

对于新移民来说,是现实教育;
 

对富人来说,是甄别系统;
 

对本地人来说,是一场持续的练级副本。

 

我们嘴上说贵,身体却很诚实地续着租、续着签、续着学。

 

你问我,新加坡是不是适合你?

 

我只能说一句老话:

“在新加坡生活,不是你在生活,是你的钱包在马拉松。”

今天就唠叨到此。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