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发布了《2025 年人口简报》。
整体来看,新加坡人口在增加,但增长主要来自外国人,本地人生育率依然低迷,老龄化则在加速。
换句话说,人是多了,但年轻人少了,老人却越来越多。

截至 2025 年 6 月,新加坡总人口达到 611 万,比去年同期增加 1.2%。不过,这个增幅已经低于去年的 2%。
人口的上涨主要靠非居民撑场。外籍人口从 186 万增至 191 万,增幅 2.7%,包括更多的建筑业工作准证持有者和外籍帮佣,他们支撑着组屋建设和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等大型基建项目。
公民人口则从 364 万小幅增加到 366 万,增幅只有 0.7%;永久居民人数依旧维持在 54 万。

新加坡公民和PR人数
新加坡也在继续稳定引进新公民。
2024 年,共有 2 万 2766 人入籍,3 万 5264 人拿到永久居留权。

过去五年,每年平均大约 2.13 万人入籍,3.3 万人获 PR,都比之前的五年略高。
2015 至 2019 年的年均数字分别是 2.05 万和 3.17 万。
虽然人口在增加,但婚姻却在减少。
2024 年的公民婚姻总数是 2 万 2955 起,比 2023 年的 2 万 4355 起少了 5.7%。不过,如果和 2019 年疫情前的 2 万 2165 起相比,现在的数字其实还算高。
新加坡出生人数
与此相对的,是出生人数却有所增加。
2024 年共有 2 万 9237 个公民宝宝诞生,比前一年的 2 万 8877 个多了 1.2%。只是整体来看,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依然维持在 0.97 的低水平,和 2023 年一样,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家庭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少生甚至不生。
从 2004 年到 2024 年,40 至 49 岁已婚女性当中,没有孩子的比例从 6.7% 增加到 14.4%,只有一个孩子的比例则从 15.9% 上升到 22.8%。
与此同时,育有至少三个孩子的女性比例从 34.5% 大幅下降到 20.6%。
这种趋势背后,其实是一个代际转变:年轻一代更重视个人目标和生活品质,结婚更晚,生娃更迟,甚至不生。
婚姻和生育的决定,也跟养娃的成本、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社会对父母的期待等因素息息相关。
大部分新加坡人仍然希望有家庭
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支持,比如最近推出的“多子女家庭计划”,希望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生孩子。
相比婚育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老龄化。

报告显示,65 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占比,从 2015 年的 13.1% 增加到 2025 年的 20.7%。
80 岁以上的公民人数也从 2015 年的 9.1 万人,增加到 14.5 万人,十年间增长了 60%。
按照目前的趋势,到了 2030 年,大约每四个新加坡人里,就会有一个超过 65 岁。
总的来看,新加坡总人口突破 611 万,主要靠外国人带动。
本地人结婚的少了,生娃的也不算多,生育率依旧维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之一。
与此同时,老龄化正在加速逼近。新加坡的热闹背后,真正的大挑战其实是:如何在“人口多了”的同时,面对“年轻人变少,老人变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