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注意!新加坡出现5种新型诈骗陷阱!
椰子 · 2025年09月29日 09:16
阅读 276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上报的诈骗案件数量下降26%至19,665起。诈骗损失也降至约4.56亿新元,较去年下降12.6%。

 

大多数诈骗案件涉及受害者损失金额低于5,000新元,这表明诈骗者可能正将目标转向更大范围的受害者,而非专注于高额诈骗。

 

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出进展,但诈骗分子的"创造力"意味着新加坡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新的诈骗变体仍在不断出现。以下是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应注意并多多提防的5种新型诈骗。

 

 

1)当面交接现金、金条和贵重物品

 

冒充政府官员诈骗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新动向,即胁迫受害者提取现金、购买金条或申报珠宝和名表等贵重物品。

 

诈骗者会声称受害者的信息被盗用或存在某些违规行为或待处理的监管/法律问题。当受害者否认有不当行为时,一名"高级或政府官员"可能会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

 

 

在许多案例中,受害者被要求提取现金、购买金条或申报贵重物品,然后这些物品由诈骗"钱骡"当面取走。仅2025年6月,警方就报告了约80起此类案件,损失总额至少达670万新元。

 

在一宗被广泛报道的案例中,一名退休人士购买并向一名冒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员的女子移交了价值超过52,000新元的金条,并相信这是官方调查的一部分。

 

 

2)向信用卡转账资金

 

另一种相关的冒充政府官员诈骗变体是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入犯罪集团控制的信用卡账户。

 

据信,此举是为了提高诈骗者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以便大量购买珠宝和金条——从而将窃取的资金转化为更难追踪的资产。

 

受害者常被告知,这些转账是为了"验证"账户或澄清所谓的违规行为所必需的。还有一些受害者被胁迫为此目的开设加密货币钱包。

 

 

3)虚假保险服务

 

新加坡警察部队将保险服务诈骗列为新加坡的一类新型诈骗。

 

受害者会接到自称来自保险公司的电话,警告称除非取消保单,否则保费将很快被自动扣除。为了处理取消手续,受害者被说服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分享银行账户信息,甚至将资金转入第三方账户。

 

这些转账被伪装成临时的验证步骤,并承诺资金会被退还,但退款从未实现。

 

与冒充政府官员诈骗类似,此方法利用的是受信任机构(如此处的保险公司)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来诱使受害者服从。

 

 

4)"自主创业"类求职诈骗

 

诈骗者也利用人们的创业精神,推出了一种以"自主创业"机会为幌子的求职诈骗变体。

 

受害者被引导在一个看似正规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并鼓励其经营在线商店。随后,网站或平台上开始出现订单,受害者被要求用自己的资金来完成订单。起初,佣金会及时到账,账户余额增长,营造出成功的假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订单金额变大,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当受害者试图提取所谓的收益时,便会遇到各种借口,如技术问题、待验证或要求进一步存款等。等到平台关闭时,受害者往往已损失数万新元,才意识到整个"业务"只是个旨在榨干他们积蓄的幌子。

 

5)虚假大额订单诈骗

 

企业也未能幸免。近期的虚假大额订单诈骗已波及餐饮场所。诈骗者冒充政府相关或企业客户,通过WhatsApp或社交媒体下大额订单。

 

 

此类诈骗的一个衍生手段是,受害者被告知需要从特定"供应商"处购买物资,而这些供应商实际上是同一犯罪集团的成员。一旦资金被用于购买材料,诈骗者便消失无踪。

 

自2024年4月以来,至少有60家企业遭受此类诈骗,总损失约83.1万新元,近期针对面包店和食品摊的案例已有涉案人员被捕。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