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来自星展集团的研究报告在新加坡房产圈炸开了锅——15年后,新加坡私宅平均尺价可能突破4000新币!

来源:早报
要知道,早前根据瑞联研究数据,今年首三季度整体非有地私宅的尺价中位数仅为2139新币。换句话说,15年后,在新加坡买公寓要出的钱很可能要翻倍了!
听到这个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天啊,现在不买房以后更买不起了”,还是“这预测靠谱吗”?别急,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份报告,看看新加坡房产未来到底会怎样走。

价格翻倍的预测从何而来?
这份数据来自星展集团房地产研究部的最新报告中指出,根据他们的计算,新加坡私宅价格将以2%-3%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算一算账就很清楚了:按这个增速,15年后整体私宅的平均尺价将达到3500新币至4050新币之间。

图源:时代财智
如果你还不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椰子将列出目前新加坡不同地区目前挂盘的公寓价格:
1)核心中央区(CCR)公寓,目前在售的房源大多数尺价在2800-3200新币之间(除了一些豪宅项目):

2)其他中央区(RCR)公寓,根据位置不同和附近生活设施及教育资源不同价格有差异。但尺价1600-2300新币能找到不少楼龄不错的公寓:

3)中央区以外(OCR)公寓价格普遍更低,尺价1500新币左右就能找到不错的房源,甚至还有一些挂牌公寓的尺价才1000新币出头:

总的来说,就是15年后,你买房预算和今年保持一致的话,很可能就只能买到面积缩水一半的房子了!因为如果你现在购买一套1000平方英尺的公寓,大约需要214万新元,而15年后,同样大小的公寓可能要花掉你350万到405万新元!
当然,预测不能空口无凭,星展报告也指出了支撑新加坡楼市的三大支柱:
①稳固的人口基础
新加坡目前人口已达611万人,虽然人口老龄化加快,但持续引进的外籍人士足以支撑楼市。报告显示,过去数年中,约97%的住房是由公民购买的,这确保了楼市需求稳定,不受外部因素和投机周期的冲击。
而且政府鼓励永久居民融入,住房是他们长期扎根于此的主要条件之一。市区重建局发布的《2025年发展总蓝图》显示,未来10至15年内将新增13万个住房单位。星展甚至预测,到2040年可能需要建造近20万至30万个住房单位。

②蓬勃发展的经济
星展银行支出,预期新加坡家庭收入中位数稳健上升,所以即使房价上升,人们还是能负担得起。FSMOne新加坡研究及投资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认为,这是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

③政府的审慎治理
这一点被分析师们视为最重要的支柱。星展银行在报告中强调:“历史上,新加坡的楼市与政策、政府规划和监管密不可分。”
政府也一直在密切留意房价走势并适时干预,确保楼市稳定。最近几年出台的振兴乌节区和滨海湾区、CBD“去中心化”措施以及大型基础建设建造工程,都为房地产业带来众多商机。
其中一个核心变化是,在政府规划中,包括南部濒水区以及传统CBD内,在建以及未来准备兴建更多的公共住宅(组屋)。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买家对于私宅的追捧。

被誉为新加坡组屋的“标杆”的达士岭项目今后不会再是唯一,图源:Architizer
当然,星展银行也做出了提醒,毕竟没有任何投资是百分之百稳赚的。报告指出,目前影响新加坡楼市的潜在风险主要是:一旦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稳定治理这三大支柱中任何一个转弱,就会影响楼市前景,导致房价回调。
分析师特别提到:“一旦出现突然或意料之外的政权更替,或会引发市场对这些框架是否能持续的重大担忧。”

此外,建筑成本上涨将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涨势,业者也面临在工期内完成建造工程的压力。宏观和新加坡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也将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情况。
事实上,星展银行也给这份预测打了个预防针,表示“基于宏观经济周期、政策变化、宏观因素对全球的冲击和结构性人口变化等变数,10年以上的长期预测,其实很难确定。”
因此,无论你是准备购买自住房,还是考虑投资,这份报告都值得参考。但记住,任何投资都应基于个人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毕竟市场总有风险,没有人能百分之百预测未来......

TA豪掷1100多万新币买房!
新加坡99年公寓尺价纪录被刷新!
当然,不用15年,在火热的新加坡房市,现在就有一些豪宅楼盘喊到了这个价格。
就在10月,新加坡本地房产网站透露,有人以每平方英尺6501新币买下一套豪宅! 这个数字,直接刷新了新加坡99年地契住宅的尺价纪录,惊掉了一众吃瓜群众的下巴。
这枚“深水炸弹”来自位于第二邮区的一栋顶级豪宅。具体是哪位土豪这么豪横呢?信源并没有直接公布TA的身份,目前只知道买家是一位新加坡永久居民,在10月8日那天,豪掷约1169万新元,买下了该项目30层的一个单位,面积1798平方英尺。

图源:EdgeProp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根据目前的政策,新加坡PR买房不管是第几套,都是要交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的(只有公民的第一套房产无需交ABSD)。
而目前,PR买第一套房产的ABSD是5%,购买第二套房产则需要缴纳的ABSD税率为30%,而购买第三套或更多房产,ABSD税率则是为35%。
这也就是说,除了房价以外,这名大手一挥的PR买家,光是交ABSD至少也要58万新币,按照TA的豪气程度说不定交了350万新币(30%),这价格都够在新加坡单独买一套不错的大平层公寓了!

图源:EdgeProp
说起来,这套房子的总价也轻松超越了该项目自己在5月份创下的纪录。当时一个位于57层、面积7761平方英尺的“楼王”豪宅,以4734万的总价成交,尺价为6100新币。果然,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据说,这个公寓可不是普通的公寓楼,它是一个63层高的综合性地标项目,由珀年领导财团开发的。
简单来说,能买到这套住宅的人,买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一种顶级的、稀缺的生活方式和高端的酒店服务。这种品牌溢价,反映在价格上,自然就非常惊人了。

图源:EdgeProp
豪宅市场热火朝天,其他地区的优质楼盘也不甘落后。在10月7日至21日这两周里,还有几个楼盘悄悄刷新了自己的“天花板”。
亚军:The Sea View(第15邮区)
这个位于安珀路的永久地契项目,一个10层的四卧房单位,刚刚以470万新币(尺价2853新) 成交,创下了项目内部的新高。
数据显示,The Sea View的价格走势相当亮眼。2020年10月时,平均尺价还在1882新币左右,三年后的今天,已经涨到了约2400新,目前项目的平均尺价约为2700新币。只有三套转售单位尺价突破了2800新币的大关,可见其稀缺性和升值潜力。

季军:Highline Residences(第3邮区)
位于中峇鲁的99年地契项目Highline Residences,一个32层的三卧房单位以302万新币(尺价2723新) 成交,刷新了项目纪录。
这个项目2018年竣工,地点非常优越,步行可达中峇鲁地铁站和中峇鲁 Plaza,周边生活设施齐全,还有三所小学在1公里范围内,深受家庭买家喜爱。目前项目的平均尺价约为2380新。

在新加坡买房成家,压力大吗?
看到这些天文数字,可能很多在新加坡的朋友们会倒吸一口凉气,感觉买房梦又远了一步。
但椰子表示大家可以更加理性看待,因为这些创纪录的交易代表的是市场的顶端,而非全貌。 对于大多数自住型买家而言,主流市场的走势更重要。

此前,一份报告指出,新加坡私宅价平均价格冠绝整个亚太区域,但私人住宅仅占新加坡住房存量的20%左右。与此同时,这个城邦国家的住房自有率是最高的,达到89.3%。大部分新加坡人住的是政府组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加坡人的住房是最容易获得的,政府建造的组屋的负担压力最小,其售价中位数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4.7倍左右。对于新加坡的私人住宅,这一数字才会跃升至13.7倍。
一般来说,当房价中位数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之比超过5时,就被认为“负担不起住房”。按照这个标准,在那次调查的亚太地区45个城市中,只有新加坡的组屋、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公寓是“负担得起的”。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房市的分化似乎正在加剧。
上面这些履破纪录的交易,虽然并不代表整个市场都在如此疯狂上涨。但它清晰地表明,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中,优质资产如私宅的保值增值能力和抗跌性非常突出。在资金充裕的买家眼中,这些房产是安全的“避风港”和重要的财富储存手段。
其中,顶级豪宅市场自成一体:当我们在讨论平均尺价2000+新币的时候,顶级豪宅市场(尤其是带有奢华酒店品牌背书的)已经进入了6000+新币的“次元”。这个市场的买家,财富水平和购买逻辑与普通购房者完全不同,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更追求极致的品质、身份象征和稀缺性。

这些“天花板”价格的出现,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市场预期和整体估值。它像是一个灯塔,指明了资金流向和高端市场的价值认可度。
所以,如果你是刚需买家,在看房时或许可以更加关注那些具备某些“优质资产”潜质的楼盘,比如好的地段、可靠的开发商、独特的设计或完善的周边设施。即使在市场平稳期,这类房产也往往更具韧性。
另一个必须注意的点是,如果新加坡整体楼市涨幅确实如星展银行报告所言,那么现在等待可能意味着更高的买房成本。随着家庭收入中位数的上升,房价的稳步上涨假设仍然在可承受范围内,但拖延还是只会让你付出更多。
最后,灵魂一问:面对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市场,你觉得现在在新加坡买房,是机会还是挑战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