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这个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杀疯了!李显龙也曾发文感谢
椰子 · 2025年10月06日 10:38
阅读 359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当你步入新加坡的滨海湾或纬壹科技城,一辆小巧而现代的公交车平稳地停靠在站台。

 

车上没有司机,只有一位安全员和一位服务人员引导你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即将在新加坡成为现实的交通新场景。

 

近日,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宣布,已正式授予一个企业联盟价值810万新元的合同,将于2026年下半年起,在滨海湾和纬壹地区的两条公共巴士线路上,试点运营全电动、16座的无人大巴。

 

 

而此次中标这个政府项目的公司可谓“强强联合”,集三家之长:MKX Technologies(负责研发与项目管理)、知道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核心的自动驾驶软件与硬件),以及中国电动车制造巨头比亚迪(供应电动巴士车辆)。

 

图源:LTA

 

为什么要推行无人驾驶巴士?

 

当局介绍,这个无人驾驶巴士将首先在穿行于滨海湾的400路,以及穿行于纬壹(one-north)一带的191路两条公共巴士线路上投入服务,试点期为期三年。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在通往滨海湾游轮中心、滨海湾花园、珊顿道、纬壹和波那维斯达地铁站等核心地点的路上,体验到这项前沿科技。

 

为确保万无一失,LTA将会采取极为审慎的推进策略。初期,每辆巴士上将配备一名安全操作员。

 

同时,LTA会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当系统被证实运行安全平稳后,车上的安全员将转移至远程控制中心,车上则会保留客户服务人员,为乘客提供协助。

 

图源:见水印

 

至于新加坡为何要不遗余力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当局解释到,这是关乎未来城市发展的深远考量。

 

推行无人驾驶巴士的首要目的就是应对人力短缺,提升运营韧性。

 

当局希望自动驾驶技术能有效优化人力资源,让现有的巴士司机通过培训,转型为安全操作员或远程监控员,从而让整个公交系统在人力紧张时仍能高效运转。

 

另外,无人驾驶巴士也是政府目前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完美解决方案。

 

像纬壹这样的科技园区和滨海湾这样的特定区域,对灵活、高效的接驳服务有巨大需求。

 

体型更小、调度更灵活的无人驾驶巴士,非常适合填补从地铁站到最终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空白,与现有交通网络形成完美互补。

 

在one-north密密麻麻的路网内巴士是解决出行问题的关键手段,图源:JTC

 

此次公交线路的试点,是新加坡实现“2026年拥有100至150辆自动驾驶车辆”目标的关键一步。

 

它超越了此前在限定区域运行的自动驾驶接驳车,是首次将其整合进既定的公共巴士服务中,与人工驾驶巴士混合编队运行,意义非凡。

 

为什么是比亚迪?

 

此次合作,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车辆采购。它标志着比亚迪的角色,已从传统的车辆供应商,升级为定义新加坡未来城市交通图景的关键参与者。

 

这批即将在2026年服役的16座无人驾驶巴士,将采用与比亚迪目前在日本成功运营的车型同款的先进平台。

 

这意味着,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不仅得到了新加坡的认可,更是以其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成熟经验,成为了新加坡构建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的首选。

 

 

另外,比亚迪的合作伙伴——知道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其背后站着中国科技巨头腾讯。

 

这意味着,此次中标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深度融合了比亚迪硬核制造、中国AI算法与新加坡本地运营的“超级组合”。

 

 

比亚迪很早就将新加坡视为其进军全球高端市场的战略支点。成功进入新加坡,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无可替代的品牌背书,为其辐射整个东南亚乃至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铺平了道路。

 

其实早在多年前,比亚迪纯电动车就已进入新加坡出租车市场,让市民和游客初步体验了中国电动车的品质与可靠性。

 

 

2023年,比亚迪成功拿下LTA的大单,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300辆比亚迪电动巴士驰骋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

 

图源:微博@源之头2018

 

同样被吃下份额的还有垃圾车市场,现在上路的垃圾车中也有一批比亚迪的身影了。

 

图片

 

甚至在家用车销售领域,比亚迪在新加坡也卖得是顺风顺水,甚至超越了全球电动车霸主品牌特斯拉。

 

根据数据,去年,新加坡最畅销汽车品牌,花落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

 

2024年全年注册量达到了6191辆,击败常年位居新加坡销量榜首的日本丰田和德国宝马!

 

排名第二的是日本丰田,一共注册了5736辆汽车,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宝马,注册量达到了5042辆。

 

图源:海峡时报

 

比亚迪的迅猛发展延续到了今年。新加坡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表现亮眼,继续成为本地地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

 

今年首4个月,比亚迪在新加坡共售出3002辆车,占总销量的20%;同期间,丰田售出2050辆,而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则售出535辆,甚至不到比亚迪销量的五分之一!

 

 

就在今年新加坡建国60周年的SG60活动庆典上,比亚迪又一次露了一次大脸。

 

比亚迪直接把元Plus(在新加坡卖的叫BYD Atto 3)开到了活动会场,直接当成了移动充电站放露天电影!连新加坡前总理、现国务资政李显龙都专门发文“Thank You”了~

 

 

咱就是说,在新加坡确定走向0碳排放的将来,比亚迪充满性价比且提供优质智驾服务的车辆,已经越来越受到本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了~

 

 

中资企业正在重塑

新加坡消费市场?

 

中国品牌出海让无数新加坡人感受到了“鲇鱼来了”的冲击力,除了电动车外,其他行业中国品牌也一样到处开花:
 
1)智能手机行业
 
企业代表:华为、小米、OPPO
 
以优越的技术创新、高性价比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争夺了新加坡的本土市场。
 
图片
 
2)餐饮行业
 
企业代表:瑞幸、蜜雪冰城
 
以个性化的服务、高质量的菜品,让这些品牌成为了新加坡火锅及餐饮的领军人物。
 
 
3)光伏与新能源行业
 
企业代表:天合光能、隆基绿能
 
配合新加坡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出高效和环保的产品,在清洁能源这块不断攻占新加坡市场份额。
 
图片
 
4)家电与电子设备
 
企业代表:美的、海尔
 
节能环保是新加坡购买家电时的主要考量,加上这些中国品牌设计时尚,性价比高,成为了新加坡消费者的宠儿。
 
图片
 
5)数字科技与电商行业
 
企业代表:阿里巴巴(Lazada)、腾讯
 
作用Lazada的阿里巴巴焉然成为了东南亚市场的电商龙头,而腾讯凭借自在金融支付的强大优势,占领绝佳高地!
 
精准的大数据支持和用户体验,更让用户粘性不断提高,新用户增长迅猛。
 
图片
 
其实对于这些中国品牌来说,新加坡市场的规模小,人力成本高,地皮成本贵,法律也非常严苛,有些行业还需要和经销商进行利润分成,但他们无一例外将新加坡当成了出海的“攻坚阵地”!
 
这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大国,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也是世界主要的电子设备、精密机械制造基地。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的亚洲重要国家,在新加坡的“出海成功”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图源:36氪
 
更何况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对于高端市场的需求比例相当高。中国企业出海,无不想消除过去的“价廉”的刻板印象,都想冲击“世界名牌”的“明星地位”。
 
而获得新加坡本地客户的认可,便意味着拿到了面对世界挑战和审视的入场券。
 
图片
 
比亚迪的成功,是中国品牌出海成功的一个小小缩影;新加坡在各行各业所经历的“鲇鱼效应”的竞争依然在继续,甚至愈演愈烈。
 

对于本地消费者来说,中国品牌的入驻也是利好不断。从火锅到茶饮,再到日常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中国品牌在新加坡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新加坡人的选择,更让本地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全球不少尖端科技。

 

 

而比亚迪在新加坡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技术、战略与时机完美结合的商业案例。它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从市场新兵到标准制定者之一的跨越。这辆来自中国的“电动快车”,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驶过狮城,驶向世界。

 

当我们在2026年于滨海湾看到那些无声穿梭的无人驾驶巴士时,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新加坡的智慧国愿景,更是一个中国品牌深度参与全球未来交通建设的生动缩影。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