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新加坡人而言(尤其是有子女的家庭),每月实际到手收入(扣除公积金和所得税后)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笔"净收入"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活水准——从外出就餐频率到度假次数,同时也影响着公积金之外可用于储蓄与投资的金额,进而直接影响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怎样的净收入才算理想?对许多人而言,月入1万新元是一个关键指标。
那么,究竟需要多少年收入才能实现月入1万的目标?让我们来详细计算。


公积金强制缴纳机制-每月都要扣这么多!
要计算净收入,我们必须先了解当前公积金缴交比例,因为我们的每个月的收入必须强制缴纳这部分薪水。
目前,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55岁以下)每月需将工资的20%存入公积金账户,雇主另缴纳17%。本次计算仅考虑雇员缴纳部分(55岁以下费率较低)。
当前普通工资上限为每月7,400新元(2026年将上调至8,000新元),意味着超出部分无需额外缴纳公积金。因此最高强制缴纳额为7,400新元的20%,即每月1,480新元或每年17,760新元(该部分免税)。


目标年收入:约15万新元
因此,如果扣掉每月的公积金缴交以及其他必交项目,根据新加坡简易所得税结构,我们能得出,如果年收入15万新元,每月净收入能达到1万新币左右,计算方法如下:
①扣除公积金后应纳税收入:150,000 - 17,760 = 132,240新元
②享受1,000新元劳动收入减免后:132,240 - 1,000 = 131,240新元
③适用15%税率阶,2025课税年度应缴税款:9,636新元
最终净收入计算,我们需从年收入15万新元中扣除:公积金缴纳额的17,760新元;以及所得税款9,636新元。
-
实际净年收入:150,000 - 17,760 - 9,636 = 121,604新元
-
折合月净收入:10,133新元

因此,要实现月入1万新元的目标,建议将年总收入定为15万新元(即月薪12,500新元)。
另外,需要另外注意的是,上述计算仅基于强制公积金缴纳额,若我们想要更高的退休保障,通过自愿填补公积金(享受最高8万新元税务减免)或参与退休辅助计划SRS等方式优化税务,虽可减少税款,但可能导致实际到手收入低于1万新元/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