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问题
最新!新加坡总理今晚发表重要讲话:疫情不清零,华人在新加坡没有特权!
新加坡狮城椰子 · 08月29日 19:56:15
阅读 3720
2021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国庆大会华语演讲
今天(8月29日),李显龙总理发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全稿如下:
 

各位同胞,晚上好! 
 

过去20个月,我们一起对抗冠病,你们与政府全力配合,使到新加坡可以逐步走向新常态,回到我们熟悉的生活。 
 

自去年以来,我们的世界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段时间,我们在生活上和在工作上,不断地做出调整,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们失去了不少,但也得到了不少。我们应对逆境的“功力”更深了,学会了见招拆招,灵活应对。我们学会了在网上买东西和卖东西,也体会到电子付款的便利。大钞换小钞,店家没得找,手机扫一扫,麻烦省不少。不能外出时,我们也没闲着,借机学习新科技和掌握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 
 

由于病毒总是在找机会突破防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现在,我们的接种率已经达到了80%,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经过评估后,已经决定开始谨慎地调整防疫措施。我们原本采取“病例清零”的策略,现在正小心翼翼地转向“与病毒共存”。 在逐步开放后,每天的确诊病例可能会增加。不过,我们会关注住院和病危的人数,确保医院可以应付。
 

我必须强调,打了疫苗,不代表你就百毒不侵,不会被感染。不过,接种疫苗会降低你被感染的几率。而如果你不幸还是被感染,疫苗可以大大减少你病重的可能性。此外,目前在全球传播的德尔塔变种病毒,传染性高。我们还有10万名年长人士还没有接种。这让我很担心。我一再向你们做出呼吁、劝告,希望你们不要嫌我啰嗦,但我必须再说一次。如果你还没有打疫苗,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社会,恳请你马上行动吧!

 

种族与宗教 

冠病对新加坡,以及全世界,都是一代人的考验。虽然我国的情况比很多其他的国家好。但是,我们的社会也面对一些挑战。其中一项非常敏感的问题是种族和宗教关系。 

维护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根本 

过去几个月,我国社会发生了几起种族事件,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从前,这类事件偶尔发生,但比较少受到关注。如今,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这类事件很容易被夸大和渲染,激起强烈的情绪,影响到种族之间的感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新加坡人明白种族和谐的重要,各族人士纷纷表态,要和种族歧视划清界线。 

我们的建国和立国一代,经历过动荡的时代,所以他们很支持多元种族的政策。在新加坡独立的初期,建国领袖坚决采取对各个种族一视同仁的总体方针。政府在制定法律和行政措施时,在各族之间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族。这个最根本的建国政策,获得了华社的支持,奠定了各族和睦相处的基础。当时,华族为大局着想,做出了一些让步,譬如接受英语作为共同用语,让少数种族生活得更安心。我们使用英语,也意味着只会华语和方言的华族,是处在不利的位置。因此,所谓的“华人特权”,在新加坡是毫无根据的。我们平等对待各族,没有什么特权;很少国家采取这样的平等政策;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就更少了。 

 

半个世纪前,新加坡华社人士做出妥协,甚至觉得自己退让了一大步。但是,过了56年,事实证明,这个基本国策对各族同胞都是有利的,包括华族同胞。这是因为它带来了种族和谐,社会稳定。让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它还帮助我们与邻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减少彼此之间的猜忌。因此,我感谢作为人口多数的华族同胞,你们一直以来支持这个建国理念,确保我们享有长久的安定和繁荣。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日子很平静,我们可能渐渐地把种族和谐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失去一些敏感度。一些华族人士可能没有意识到少数种族的感受。但我不时会得到非华族同胞这方面的反映。今晚,我想举两个例子来提醒大家,我们的种族和谐还必须不断地完善。种族关系是比以前更密切了,但是种族情绪仍旧存在。 
 

第一个例子是:少数种族租用房子的不愉快经历。所有的屋主都希望找到理想的房客。有些华族屋主因此先讲好条件,吩咐房屋经纪“最好不要租给某某种族的房客”。所以,当房屋经纪遇到非华族的房客时,只好告诉他们,“对不起,房子不可以租给你,因为屋主不想要某某种族的房客”。不是所有的屋主都有这样的偏见。不过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少数种族的房客碰钉子后,会感到很痛心、很难受。 

 

第二个例子是:少数种族同胞在寻找工作时,有时会比华族来得困难。这是因为一些华族雇主倾向于聘请华族员工。一些工作需要用到华语,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必须接受的。但其他工作,就没有这个必要;如果雇主在招聘时列出这个要求,就会让少数种族觉得不合理、不公平。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少数种族的担忧和困扰,并且对他们做出应有的通融。我们在结交朋友和找对象时,会偏向寻找与自己语言和文化相近的人。这是人之常情,在任何社会,任何族群,都有这个现象。这是私人的空间和个人的决定,一般上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人员的聘用和房屋的租用,牵涉到各族的共同空间,直接影响到种族关系。我们一旦让雇主和屋主的偏好积累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了少数种族所感受到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下去,我们的社会裂痕会逐渐加深。因此,大家都必须秉持各族平等的原则,以建立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总的来说,我希望各族新加坡人继续以大局为重,互相妥协。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长久维持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团结。 


保护我们的根 

 

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但也应该求同存异。在这个前提下,政府会支持各族发扬和保留自己丰富的文化。我们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年轻一代才可以接受悠久历史的熏陶。这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失去文化的根,以免随波逐流。 
 

对于华族文化,政府一向来全力支持。我很欣慰华社组织不遗余力,弘扬本地华族文化。比如,去年庆祝成立180周年的福建会馆。它属下的文化学院所提供的各项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艺。我看过小朋友们的表演和作品,水平都很高。除了各个宗乡会馆,推广华语理事会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等机构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府会全力支持它们,让华族文化能够薪火相传。我也要鼓励家长在家里多跟孩子孙子讲华语,让他们接触华族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 
 

经年累月,我国的华族文化展现了新加坡的精神特质。文化奖得主林子平先生的艺术生涯,就是很好的例子。两个月前,我很荣幸有机会和林老先生见面。这位土生土长的百岁书画家,艺术创作独树一格,融汇中西。他早期的作品里,描绘了新加坡旧日的生活面貌,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为了感谢母校–中正中学–的栽培,林老先生也捐出很多作品给中正。这体现了华人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也凸显了华校的良好校风。我们为了保留昔日华校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而设立了特选学校。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双语环境里, 并且有更多使用华文华语的机会。我希望特选学校在新的时代里再接再厉,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双语双文化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应该让学生多接触其他族群,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维护多元种族社会的重要。我们需要继续重视这项工作。 
 

这么多年来,在政府、文化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面貌。这是跟其他地方的华人社会有所区别的。在新加坡社会,我们接纳了不少来自外地的华人和华裔。他们需要时间入乡随俗,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融入新加坡社会。他们当中,有成功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 也有杰出的艺术家和运动员,他们成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为社会、为国家争光。 
 

其中一位是我国乒乓国手于梦雨。梦雨17岁来到新加坡,多年来代表我国参赛。本届奥运,乒乓队出发前,我跟他们在网上见面,为他们加油打气。我就告诉梦雨,你是我们的沙场老将了!梦雨这一次带伤出战,尽管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她却毫不畏惧,一分分拼搏,一路杀进四强,一心想为新加坡争取奖牌。很多新加坡人在观看现场直播时,也为她的毅力而感动。我也追看了这几场比赛,能感受到她的坚持和拼搏的精神。梦雨自己说,我已经全力以赴,没有任何遗憾。虽然她最后没赢得奖牌,却赢得了新加坡人的尊敬与掌声。 
 

这就是新加坡精神: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永不言弃。


结语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新加坡人做出了不少牺牲,并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未来几年,全体国人必须并肩作战,我们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这让我想起一首我们老华校生都很熟悉的老歌,那是三十年代的《春天里》。大家应该熟悉这首歌的开头:“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但最有意思的,是这首歌的最后几句歌词:“不用悲、不用伤,前途自有风和浪……向前进,莫彷徨,黑暗尽处有曙光”。 
 

所以,我吁请大家不用悲,不用伤,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只要保持团结,就一定能够走出这风和浪! 
 

谢谢。

THE END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关注狮城椰子
1
3